王阳明家训:短短96字,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
01
勤读书,要孝悌
学识影响眼界,眼界决定格局。
读书,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,是门槛最低的高贵。
羊羔跪乳,乌鸦反哺,孝顺父母,是做人的天性良知。
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、孝顺父母,是王阳明家训的头等大事。
02
学谦恭,循礼仪
有一种修养,叫“勿以身贵而贱人”。
从小教会孩子,不因所谓的优越感而骄傲自大、目中无人。
并将内在的谦恭,化作外在彬彬有礼的举止。
不抬高自己,亦不贬低别人,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。
03
节饮食,戒游戏
“饮食有节”,是古人对待饮食的态度。
生活在一个更容易发胖、得富贵病的时代,连身材都控制不了,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?
玩乐,是孩子的天性,但绝不可过分沉溺游戏。
玩物,必然丧志。不立志,何谈将来立德、立功、立言?
04
毋说谎,毋贪利
古人说:“诚信是金”,诚信,是做人的基础,更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。
贪,看似得,实则失;得了当下,失了未来。
天地养育万物,又何时计较、贪过小利?
百年老店瑞蚨祥,在一次大火中烧毁了所有账本,掌门人决定:凡瑞蚨祥欠的账一律奉还, 凡欠瑞蚨祥的账一笔勾销。这便是“小商求利,大商谋道”。
05
毋任情,毋斗气
《增广贤文》说,心似平原走马,易放难追。
任情恣性,放任自己的性情,不受拘束,是易放难收的危险行为。
斗气、赌气,意气用事,更会失去理性,损人不利己。
任何时候,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。
让孩子学会控制负面情绪,他就已经离成功更近了一步。
06
毋责人,但自治
这条家训的意义在于:严于律己、宽于待人。
这很难做到,但正因为难,才成为中今中外,由普通走向杰出的一道天堑。
杨震拒收贿赂的故事被世人熟知:面对行贿者“不会有人知道”的论调,杨震义正言辞的回复:“天知地知你知我知,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?”
从小让孩子懂得,越自律,越自由。自律,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。
07
能下人,是有志
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光复大业;韩信胯下之辱,十年磨剑,终遇明主。
王阳明说,只要立志真切,就能克治私欲。
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,才不会觉得自己了不起,才能屈能伸,能下人。
王阳明认为,多赞赏孩子,使孩子内心富足,他们就会自信,心态平和,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,虚心提升自己。
08
能容人,是大器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宰相肚里能撑船,胸襟越大,成就往往越大。
真正厉害的人,内心强大,才能容得下自己的缺点。
真正厉害的人,更能容得下别人。别人弱势,不轻视;别人成功,不眼红。
能容人,不能只靠教,更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在实践中培养。
不压抑孩子,丰富他们的内心,心量才会水涨船高。
09
凡做人,在心地;心地好,是良士;心地恶,是凶类。譬树果,心是蒂;蒂若坏,果必坠。
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,在龙场被乡民攻击。
但他以德报怨,依然相信善良,帮助乡民建房、读书、耕种。
古语云:“道德传家,十代以上,耕读传家次之,诗书传家又次之,富贵传家,不过三代。”
就如树上的果子,良心是蒂,蒂坏了,果子也就掉了。
让儿孙做个好人,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。
儒风君说:
父母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
而最好的家风,就是父母的教养。
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,孩子的未来,全都藏在一点一滴的家风家教当中。
延伸
阅读二
父母的嘴,决定孩子未来的路
父母的嘴是蜜也是毒,是烛光也能是山火。
父母的嘴,决定孩子未来的路。
1
用冷静代替冲动
谁都有情绪上头的时候,但为人父母更要注意守好自己的嘴。
每个父母最初在孩子们心中都是无所不能的超人,孩子们从内心崇拜父母,对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信不疑,倘若在这个时候父母口不择言,被情绪冲昏头脑,对孩子说一些具有伤害性的话语,那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是不会痊愈的。
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内心敏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,父母在这时不能控制情绪,守不住自己的嘴,总是有过激的言行,那孩子的内心可能会在你过激的言论中封闭起来,与父母越走越远。
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,家庭的氛围也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,倘若父母双方不能冷静处事,总是被情绪控制,家庭总处在争吵或者冷暴力中,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得不到好的发展。
为人父母,不要冲动。不论是跟爱人说话还是跟孩子说话,都要尽量缓着说,不要口不择言,不要让你的话成为孩子心上的针。
2
多鼓励减少批评
俗话说“爱之深,责之切”,期望越大,要求越高,也就越容易严苛越容易把批评当常态。
跟孩子相处,最忌把批评当做主旋律。给孩子一点空间,他才能更好的进步,孩子处在成长阶段,心理还未发育成熟,在这一阶段,他们最需要的是别人的认可与信任,夸奖与赞美可以让他们获得自我认同。
少批评不是不批评,而是要把批评用在关键处。孩子在品德方面做的不好,可以批评,但孩子玩的一身脏就没有必要批评。
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学会鼓励,当孩子问你自己做的怎么样时,夸一夸他做的很好。当孩子给你看他“不务正业”的手工作品时不要吝啬你的夸奖,少说“你不行,你怎么这么差”,多说“我相信你可以做好”让孩子知道你时刻关注着他。
3
要建议不要命令
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,但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。
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主见,是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但孩子没主见,究其原因,也是由于父母在孩子成长阶段管的太多,导致孩子习惯了命令式生活。
父母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爱说话,给孩子划好路线,一些孩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容易生出逆反心理,做出各种不服管的行为,甚至专门与父母对着干,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逐渐习惯于父母的命令与安排,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,在步入社会之后,这类人往往缺乏冲进不够主动。
父母在跟孩子的相处中,可以给孩子们建议,让孩子自己做决定,不要直接替孩子决定。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从选玩具,选衣服开始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。毕竟人生的路是要自己走的,孩子总归要离开父母。
儒风君说:
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,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,其实相较父母的行为,父母的言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。父母在言语上少些冲动,少些批评,少些命令,孩子的未来就能多一些美好。
Post Views:
139